伯爵的鹅毛笔

写歌的人假正经,听歌的人最无情

景深

再会朗西:

(这篇听着曹方的《贝壳》写出,不知为何有种驱散不开的感觉。所以,如果可以,请你听着《贝壳》,看这些文字。)

我回北方过冬天,你在比北方更远的地方。

我靠在窗户旁,沉默的午后阳光在玻璃上指手画脚。手里是折叠的旧地图,黄黑折痕里积满垂死的时间,打开甩一甩,还有光阴的尸烬,在眼前毫不遮掩地落下。沉寂太久,自己也忘了到底是死着还是活着,就这样一天一天,吃饭交谈,没有忧心,没有恐惧,没有太快乐,没有太失落,生活以一种老者的形态缓慢侵入。被子很松软,往墙上一推,靠着,比枕头舒服。我算着,从南方开始,每一个城市、每一个村落,要经过多久,才能见到春天。据说南方的冬天很暖,据说北国的冬天能吃掉你的耳朵。我看着手心里不深的光影,再看窗户上游走的阳光,深红色的窗格,一格一格标出经纬,太阳和玻璃,童年和阴影,各有天地。

搁置太久的纸张,撕咬温柔抚摸的手指,因而触觉的禀赋被灵光折损大半,小时候听姥姥讲到的鬼魅故事也从纸上的裂口出流出。没错,手指在地图上滑动,能感到站立的纤维在光里摇晃,那仿佛是以赤子肉身在沙漠中匍匐。姥姥说,这房子里有许多神明,也有许多鬼魄,或许有借宿一晚的灵蛇,再不济,老房子里也该有一些不明来源的窃窃私语声。

可是我不害怕,自小在这里长大,这里的鬼神都认得我。这么想来,自己竟像是在半步多客栈里寄居许久的修行者。有几个小孩笑着从窗外跑过,笑声被玻璃层层阻拦,抵达我这里时,只剩下了欢愉的隐喻,却没有具象的实体。没有具体的参考,模糊的玻璃外,我依然会相信那棵巨大的桑树并没有因为砍伐的动作而怀着恨意和遗憾死去。每到冬天,我回到这里,桑树以清高而宽厚的姿态抖着僵硬的灵魂,而春天里,它依然在窗户外面静默抽芽、生长,等待蚕卵孵化,等待温暖井水。只要不走出这间房,只要不打开窗,只要不转过头去看,它就一直在那里,不言不语地,从未改变地活着。

是的,具象的杀戮无法伤害模糊的隐喻。你因此依然活在我内心的某个柔软角落。

我比划着地图和现实的长短,沿着你火车的轨道,要经过多少寒冷的城镇,才能回到原乡,以求长眠。你是北国冰雪里的孩子,却怀抱着强热来到这世上,这世太过迅速地损耗了你保有的暖泽,待你回过神来,原先的湖泊河流业已冰封,草原高山已颓废成荒野。

——你不知何时抵达了生命里的大泽乡。你的生命被谁蒙上了眼睛,可是你不挣扎。深沉的无奈感终于重又追踪到了你的北方,可是你也并未躲藏。像它知道一定会追上你,像你知道某天一定会被追上,你们之间的博弈,只是假装彼此都不了解。

大泽乡剥夺并冰封了你的生命,我在这里为你祈祷一些触手可得的温暖。我不再相信生命的轮回,我不再相信失去的被找回,只是希望,你不要再那么寒冷。

你走后,我发现生命中有许多东西开始失焦,并非瞳目视野的原因,确是世间的一切都被融化,不再能被看清。是那样温柔着而无法看清,是那样让人不忍看清。把握得当,失焦确乎是一种艺术,用以描绘内心的不安、忧郁,或者一些对原始神灵的静穆。譬如,我只能看到一个人的轮廓和背后苏醒的大地,我试图抓住什么,许是迷雾,许是光雨,然而伸出手的那一刻却丧失了所有的力气。

又有一些片段,在标注一个去过的地方之后,寻找下一个目的地时,我会觉得滑动的食指是游走的孤鱼,而地图则变成了深不可测的海洋,那仿佛无所畏惧地在黑暗中潜游,能抵达每一个幻想中的地方,不论存在与否。那时候我觉得你还是在那里的,在某个我从未去过的地方,拍照或是欢笑,所以我还有力气,在每一个春天到来时,迈入一个未知的境域。

我在这里生活了六年,生命初始的六年在这里完好无损地放着。我记得三四岁的时候,外公的母亲,我称之为老姥姥,她还活着。只是我完全记不起她长什么样子。我只记得,我用钉子在吸铁石上摆出圆形,一根钉子掉了,她先我捡起,递入我的手里。这便是唯一、唯一的印象。而后我再次回到这里,来参加她的葬礼。

谁被谁想念,除了打一个喷嚏,我想让冬天夜晚的墙壁多一些光点。好多人有好多故事。在世间行走二十年,回头想,除了不堪启齿的,竟然没有能有当作故事的事情。没有故事的人,没有旧光的人,只好在怀旧者的集会中,默默听。

一大片影子落在我的身上,我转头——你在窗外对我笑。

那时候,我的意识一定如同南极海上漂浮的冰川,被迷路的鲸鱼撞断。我确实惊愕了几秒,然而我太过相信自己的理性。我放下地图,把堆在墙角的被子收拾平整,盘坐在上面,看着窗户外的你,也对你笑。我知道那不过是隐喻,其实我是有故事的人。

我伸出手,打开窗户。

果然外面是白茫茫的冬天,没有高高的桑树,没有奔跑的孩童,没有微笑的你。我并不遗憾,接着,我又推开了门,让午后的光溜进房间。其实没有那么寒冷,其实没有那么想念。

你已在瞳目的景深之外,失焦、涣散,而我依然相信,一定会有什么,值得灵魂不坠。

地图上,多了一个点。

评论
热度(13)

© 伯爵的鹅毛笔 | Powered by LOFTER